图强高考复读网 教育资讯 中专技校

专家称在一些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了

导读:近日,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参加峰会时就“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进行了解答:现在就可以分场合摘口罩了,但是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还是要戴口罩。


专家称在一些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了

12月29-30日,“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在“走出新冠疫情,迎接胜利曙光”对话环节,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就“春节能不能放心回家、能不能出国旅游”、“今后还要不要做核酸”、“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新冠会不会有后遗症”、“如何判断是否有肺感染”等广大网友关心的问题做出了一一解答。


曾光表示,现在就可以分场合摘口罩了。而且本来戴口罩也是分场合的,比如在空野中就可以不戴口罩。“在疫情感染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地方,感染过两周以后,至少就不会像现在都要戴N95口罩了。但是到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在飞机、火车上,还是要戴口罩、勤洗手。”曾光进一步说道。


中疾控:各地会陆续迎来疫情高峰

在12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 殷文武: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而且病毒在持续变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当前国内疫情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各地防控措施以及公众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各地人口密度、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差异,使得不同地方的疫情高峰到达的时候会有所差别。未来这一段时间,各地会陆续迎来疫情高峰。根据牛津政策严格指数和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调整了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不再对工作场所、公共活动、公共交通、旅行等进行限制,仅保留特定场所佩戴口罩的要求。这次调整实际上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后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情况以及国际上疫情变化做出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更有针对性,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乙类乙管”后还需要强调个人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 殷文武表示,实际上我们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更要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二是应该讲究卫生,注意自己的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的时候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


三是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没有禁忌证、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老年人,要尽快的接种。如果达到了加强接种的条件,也要尽快加强接种。


四是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我们可以做抗原检测,如果阳性的话症状又不重,就可以居家治疗。但是在这个期间,要减少跟其他人的接触,并且要时刻关注自己的症状,如果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是在疫情流行期间,还是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如果要上班通勤的话,最好是保持“两点一线”。如果我们检测阳性或者有症状,要减少外出。同时,对一些重点人群,像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还有儿童、孕妇等等,在疫情期间最好少外出、少聚集。在疫情流行较严重时,还是尽量不要到影剧院、KTV、棋牌室、剧本杀这样空间密闭、人群密集的场所。


调整为“乙类乙管”意味着“放任不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表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在防控措施调整的初期,可能会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继而可能会引发药品的供应不足,部分地区产生医疗挤兑甚至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等现象,为此,我们已经和正在积极的针对这些风险进行有关的准备,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当前,我们应该将工作中心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工作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的平稳有序。


特别需要关注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儿童、孕产妇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个人防护和感染后的及时救治,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需求,最大限度的减少重症和死亡。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疫苗接种。二是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施设备等,千方百计的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甚至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七是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等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


(中国小康网综合天目新闻、中国政府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文字实录)


电话咨询 1 在线咨询 预约咨询